行业102家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总额达152.5亿元。我国拥有试验机公司数最多的企业群,为“万众创新”、市场资本整合提供了基础;在材料物性测试领域,国内相比国外,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国产企业有更多重复生产的机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也会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多而提高,尤其在高的附加价值的非标准产品定制领域已显现出明显优势;国产企业在国内用户的售后服务方面灵活性更好便捷,尤其在用户对售后服务十分看重的当下,在技术参数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国产仪器已成为部分用户的倾向。

  不足:国产试验机企业多数成立在改革开放后,最早企业距今70年历史,再看几个主要试验机进口品牌:德国ZwickRoell成立于1854年、美国Tinius Olsen成立于1880年、德国SCHENCK成立于1881年、日本岛津成立于1875年、美国Instron源于1946年、美国MTS成立于1966年等,相比之下,这些外资企业的品牌、技术等在时间积累上更占优势。另外从企业规模讲,尽管中国试验机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国内目前产值过亿的企业屈指可数,没有实质上可以与国外竞争的品牌。以美国MTS为例,在其前不久公布的财报显示,2017财年营收7.879亿美元,其中,中国地区营业额达1.74亿美元(按当下汇率约11.26亿元),占其总营业额的22%。同时,国产企业也缺乏企业间合作以及资本、优秀技术的整合,而国外企业则多通过历史的积累,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继承和发展了行业内的一些优秀品牌,实现持续创新。如德国ZwickRoell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等措施,实现欧洲优势技术的整合,集团旗下继承和发展了Zwick、Toni Techik、Amsler、GTM等十多个材料测试领域的知名品牌。

  产品技术而言,静态试验产品方面整体技术与进口差距不大,差距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原材料质量和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有没有’和‘用不用’的问题;另外一些细节,如表面处理、加工工艺等方面还要提升。这种情况下,国产仪器静态产品技术的逐步提升也暂时遇到瓶颈。

  而动态产品方面,除了液压阀、泵、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指标达不到国际水准之外,软件算法方面的技术国内也十分欠缺。目前高端动态试验系统产品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尤其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的多个作动器控制管理系统的相关试验设备,国内从事动态产品的企业还较少,且技术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也已纷纷在动态产品上投以重视,以期在动态试验机领域赢取先机。目前,少数国产试验机企业慢慢的开始参与部分高端动态试验产品的招标项目,虽然还不足撼动进口的垄断效应,但已开始对进口高端产品居高不下的价格产生微妙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